安康市白河縣地圖高清版是非常完整的地形地貌圖,用戶可以通過地圖來查看主要的交通干道,以及每一個村鎮的方位。按照地圖的指示,了解具體的路程,不管的判斷位置還是出行導航,此圖都能提供幫助。
白河縣秦為钖縣,屬漢中郡;北周時改稱豐利縣,屬西域郡;宋廢除;明成化八年(1472年)于旬陽東置白河堡;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設白河縣,以境內白石河得名。
白河縣位于陜西省安康市東部,大巴山東段。北臨漢江,隔江與湖北省鄖西縣相望,東、南部分別與湖北省鄖縣、竹山縣接壤,西與旬陽市相連。地勢南高北低,全縣山脈與溝相間,漢江從縣境北部自西向東橫過,縣內冷水河與白石河從縣境西南向東北大致平行流入漢江。白河縣位于秦頭楚尾,古稱“南走巫夔,北通商洛,東扼均房,關南險奧,白河尤屬襟喉。”
地貌
白河縣地勢南高北低,山脈與溝相間,無一處百畝平地。漢江從縣境北部自西向東橫過,縣內冷水河與白石河從縣境西南向東北大致平行流入漢江。縣內山脈,中部從北向南,依次為天池嶺-蔣家梁子-大山廟梁-韓家山;西部從北向南,有土地嶺-太平山-五條嶺-界嶺;南部自西向東,有馬食坪-韓家山-圣母山-平頂山-野人山。橫亙約100余公里,南部山脈一脈相承,與湖北竹山縣交界,縣西、南、東三面山脈與中部接連呈向東傾斜的“山”字形。
氣候
白河縣多年平均氣溫15.6℃,極端最高氣溫出現于1962年(42.6℃),極端最低氣溫出現于1977年(零下10.3℃),年平均無霜期264天。
小調
有陰、陽鑼鼓、八岔、釘缸、駱駝調、蛤蟆調、神仙調、風掃雪、鼓詞等幾種曲調。其代表作品有《十愛姐》《盤頭歌》《千杯酒》《十對花》《釘缸》《鬧五更》《十把扇》等200余首。這類小調內容以歷史故事為主,歌手可以相互轉換歌詞或即興填詞應景。
歌舞曲
僅見于過去“踩高蹺”、“鷸蚌舞”時演唱和伴奏。唱孝歌“鬧夜”,也是白河城、鄉的一項民間音樂表現形式。打擊樂器一套,歌手不拘多少,多數歌手唱傳統的“二十四孝”歌、《孟姜女哭長城》、“楊家將”、“八仙過海”、“梁祝恨”或文字游戲等消遣內容的歌詞。唱腔、打擊樂譜刻板不變。
號子
有陸地上多人在一起干活使用的“八板號子”,有晏席端盤子使用的空號子。70年代后,縣內帆船大都改為機動船,水上號子使用率減少。80年代鐵路、公路運輸飛快發展,漢江航運基本停滯,已聽不到號子聲。會吆喝水上號子的船夫多已作古,90年代幾無傳人。所好,縣文化館作了采風,1981年8月刊出的《白河民歌》將其收錄。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