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縣地圖高清版是最完整的大地圖,地圖橫跨內蒙古地區邊緣,將周邊的府谷縣和興縣都包含在內,詳細的將每一個鄉鎮位置和主要路線進行了標記。用戶可以根據地圖的方位,來判斷不同目標地點的具體位置和距離。
神木,隸屬于陜西省榆林市,位于陜西北部、秦晉蒙三?。▍^)接壤地帶。全市土地總面積達7635平方千米,是陜西省面積最大的縣(市)。
神木歷史悠久,境內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聚居,石峁遺址是現存史前最大城址,為4000多年前中國北方及黃河流域的文明中心。神木歷史上一直是守衛中原、抗擊外夷的邊關前哨,素為“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的塞上重地。
地質構造
神木市地質構造單元上屬中朝準地臺鄂爾多斯盆地臺向斜的一部分。震旦紀地層是以碎屑巖為主的地槽沉積物,經呂梁運動,地槽褶皺臺升形成地臺基底。地臺在早古生代時,長期處于海侵狀態,自早古生代末期加里運動開始抬升成陸地,直至石炭紀沒有接受沉積。石炭紀后期,海水又從西方侵入,沉積了海相地層。二迭紀早期,海水又退出。在盆地內發生了第一次聚煤作用。二迭紀后期,海西運動發生,臺向斜三面抬升,中部沉陷為內陸盆地,形成一套內陸地沉積物。三迭紀中晚期,因山西臺背斜與今六盤山及其東、南、北脊的隆起,致使盆地與中朝準地臺解體,發展為獨立沉積單元,形成大型拗陷沉積盆地,開始盆地主體階段鼎盛時期。三迭紀晚期古氣候溫暖濕潤,適宜于古植物生長,盆地內發生了第二次聚煤作用,局部地區形成了可采煤層。
氣候特征
神木市界于海拔738.7—1448.7米的沙漠丘陵地帶,受極地大陸冷氣團控制時間長,受海洋熱帶氣團影響時間短,加之深居內陸,地勢較高,下墊面保溫、保水性不好,所以大陸性氣候顯著。主要特點是寒暑劇烈,氣候干燥,災害頻繁,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溫差大;冬季少雨雪,夏季雨水集中,年際變率大;多西北風,風沙頻繁,無霜期短,日照豐富,光能強,積溫有效性大。
陜北嗩吶
嗩吶亦稱“喇叭”,是神木市流傳很廣的吹奏樂器,分東西兩個流派。黃河以西至窟野河川一帶由晉西北傳入的嗩吶為東派,音色圓潤、娓婉,能演奏晉劇戲曲。禿尾河以東山區流行的則是正宗陜北嗩吶,稱為西派吶較大而長(桿長約40多厘米)。音調高亢宏亮,宜吹奏陜北民歌及牌曲。
抬燈官
又稱獨龍杠,是由明朝初期流傳下來的一種舞蹈兼燈彩藝術,每年元霄節晚上都有燈官爺查看燈火的表演。相傳燈官爺是皇封的七十二品半煙熏侯,扮演者需穿官服騎在兩米高的獨龍木架上,由數名扮為差役者抬著,在鑼鼓開道彩燈簇擁下,隨鼓點顫悠前進。后來木架化減為一根5—7米長的獨杠,燈官騎在上面口中念念有詞(多為彩燈名目和吉慶的順口溜),做著許多滑稽驚險的動作。
霸王鞭
一種手執響鞭在樂器伴奏下舞蹈的技藝。有單人、雙人、4人、多人舞等形式;動作有立打、坐打、滾身打等套數。道具響鞭乃用一長竹竿或木棍,每隔約20厘米處挖孔,釘人銅錢2—3枚、可上下活動而發出聲響。表渲者舞蹈時手執雙鞭或單鞭在本人身上和地下旋擊旋舞,發出沙沙響聲,所以又叫“渾身響”。霸王鞭舞姿矯健優美,給人以輕快活潑之感,主要流行于中雞、孫家岔等北部鄉鎮。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