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縣地圖全圖高清版是潢川縣地圖的全貌,潢川縣各個地方的地名都在地圖上有顯示,用戶可以用這個地圖來看到潢川縣的全部地形。大致的地鐵線路和國道在地圖也有標明,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載試試。
潢川縣,古稱光州,隸屬于河南省信陽市,位于河南省東南部,信陽市中東部,總面積1666.1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潢川縣總人口87.85萬人。縣轄4個街道、9個鎮、8個鄉,以及兩個鄉級單位。縣政府駐定城街道。
位置境域
潢川縣位于河南省的東南部,信陽市中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地處豫、鄂、皖三省的連接地帶,地處東徑114°53′—115°21′,北緯31°52′—32°22′之間。總面積1666.1平方公里。縣境東連固始,西靠光山,南接商城,北與息縣、淮濱隔淮河相望,為豫東南的中心。
地形地貌
潢川縣屬大別山北側洪流沖積扇向淮北平原過渡地帶。全縣地形起伏,坑塘棋布,南高北低,略向東北傾斜,境內壟崗與河流相間分布,南北平行延伸,最高海拔330米,最低海拔29米。南部、東南部為淺山丘陵區;中部呈南北向排列有淮風崗、七里崗、黃寺崗3列壟崗;壟崗之間從西向東由河流沖積成狹長河谷平原。全縣山區面積為189.9平方公里,丘陵為1094.6平方公里,平原為381.6平方公里,分別占總面積的11.4%、65.7%、22.9%。
氣候
魚米之鄉
潢川縣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3℃,極端最高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19.1℃,年均積溫4914℃,年均降水量為1039毫米,最多年份1754毫米,最少年516.4毫米。年均日照2092小時,無霜期226天。主要有自然災害有旱澇、暴雨、大風、干熱風,對農作物危害很大。
黃國故城
國故城文化旅游區位于潢川縣的西大門,緊臨312國道,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園區主要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國故城遺址為依托,進行高起點、大手筆規劃,規劃總面積2.07平方公里,結構布局總體上形成“一軸三帶八區”的景觀格局。“一軸”:南北聯系龍湖至古黃國歷史文化陳列館的中心祭祀主軸線。“三帶”:濱水景觀帶、環湖生態景觀帶、濱水度假休閑帶。“八區”:核心祭祀區、慶典區、濕地公園區、黃姓名人會館區、生態隔離區、濱水農田景觀區、度假酒店區、臨湖度假住宅區等。
黃湖農場
黃湖農場始建于1958年,位于信陽市潢川、淮濱、固始三縣交界,春河與白露河匯流處,隸屬于潢川縣人民政府,是一個集觀光、休閑、娛樂、度假于一體的新型農場。農場土地面積1.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08萬畝,水產養殖面積2000畝,總人口2000余人,其中干部職工86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3人,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農藝師2人,中級職稱21人,下轄11個農業分場和6家生產經營單位。以農林業種植、優質農作物良種繁育、高中產漁業養殖、特種水產養殖、名優水產品苗種繁育、商品豬飼養為主業。系國家級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園區,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河南省水產良種基地,信陽市農業產業化重點經營龍頭企業,信陽市生態示范區。
弋陽古鎮
弋陽古鎮主要街道建筑,多類似江南帶角樓的兩層木樓房。宅院多為縱向的二進或三進院落,沿街道兩側分布,宅門面街。街區中民居基本上為前店后居、下店上居的格局。街區北臨小潢河,岸邊原有青灰色磚瓦居民建筑,形成了特有的河巷空間和傳統商業集居區。現仍有不少保存較好的臨街房屋,門面仍用來經營各種手工制品或生活用品。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