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名曲mp3大合集收錄了數百首經典的粵曲,粵曲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之一,獨特的表演風格深得人們喜愛,喜歡聽粵曲的用戶可以在極光下載站免費下載。
粵曲源于戲曲聲腔,清道光初期,由八音班的樂工清唱而萌發;同治初期,經失明女藝人“師娘”繼承發展趨于成熟;民國時期,開始引進明目的女藝人登臺唱曲,粵曲進入鼎盛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粵曲歷經復蘇、低潮、再度繁榮的階段。
1、《帝女花》
《帝女花》是1957年首演的一場粵劇的名稱。作者是唐滌生。本劇背景是明末崇禎六年,國勢積弱多年,崇禎帝雖欲勵精圖治,但因飽受沉重壓力,用人不當,國勢日益衰弱。戲曲講述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悲情愛情故事。
2、《牡丹亭驚夢》
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du《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dao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
在江南蘇杭一帶,昆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3、《紫釵記》
粵劇《紫釵記》由唐滌生于1956年改編自明代湯顯祖所著《紫釵記》,共八出,1957年8月30日在香港利舞臺首演。湯顯祖版本的《紫釵記》,據唐人小說《霍小玉傳》及其本身作品《紫簫記》所改編,并改變其原來的悲劇結局為才子佳人故事。
4、《蝶影紅梨記》
《蝶影紅梨記》,香港劇作家家唐滌生據元朝張壽卿原著《紅梨記》改編的不朽之作,1957年香港仙鳳鳴劇團搬上舞臺,由已故任劍輝和白雪仙領銜演出。
5、《柳毅傳書》
柳毅傳書又稱柳毅奇緣,是一個古老的中國民間愛情傳說故事。依據李朝威《柳毅傳》改編的戲劇經典劇目。
粵劇是廣東藝人吸納外省入粵戲班的戲曲聲腔,加以易語而歌并融進本地的歌謠、小曲而形成的劇種。
明中時期,粵中各地已有鄉俗子弟以戲劇為生。明嘉靖開始,出現弋陽腔、昆腔。清雍正年間,廣州有“土優”演戲時唱“廣腔”。
及至乾隆年間,本地班藝人在佛山鎮大基尾建立了同業組織瓊花會館。
乾隆至道光年間,來自外省的成百個外江戲班入粵,并在廣州成立粵省外江梨園會館。本地班向外江班汲取聲腔和表演的藝術養料,逐漸形成演唱梆子腔為主的演出風格。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