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趙縣地圖全圖高清版為大家提供非常詳細的地圖介紹,這個縣城有著大家熟悉的中國第一橋趙州橋,感興趣想去旅游的朋友可以先下載趙縣地圖,提前摸清當地地圖,對你規劃好出行路線很有幫助。
趙縣,隸屬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古稱趙州,地處石家莊市區東南40公里,總面積為675平方公里,總人口61.3萬(2017年),轄11個鄉鎮、281個行政村。縣府駐趙州鎮。漢為平棘縣,晉為趙國,北魏置趙郡,曾為趙州治,隋改為趙州。1913年改為趙縣。趙縣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1處。
柏林禪寺
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它最早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
趙州橋
趙州橋坐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又名安濟橋。趙州橋建于隋代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跨徑最大、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趙州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通橋
小石橋的建造在唐代永泰年間(765--766年),是繼趙州橋之后趙州大地出現的又一座單孔弧形敞肩石拱橋。它東西長34.5米,寬6.63米,拱腳寬6.95米,高6.29米,由20道拱圈砌筑而成,比趙州橋少了8道。跨徑23.48米,凈矢高5.14米,橋面坡度為百分之三,近乎水平。小石橋不但承襲了趙州橋的所有優點,還與時俱進地有了新的發展。
陀羅尼經幢
陀羅尼經幢位于趙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處,這里原是唐代開元寺的舊址,經幢為開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廢而經幢仍存。因幢體刻有陀羅尼經文,故稱“陀羅尼經幢”。這座經幢全部用花崗巖石雕琢疊砌而成,外觀造型酷似塔,所以當地俗稱“石塔”。趙縣古稱趙州,其標準稱謂應為“趙州陀羅尼經幢”。
趙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門類眾多,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就達7項,包括范莊龍牌會、南寺莊背燈挎鼓、趙州扇鼓、梅花調、何莊武獅、五道古火會、趙縣道情。
其中,《趙縣道情》是分布于趙縣東部的一種說唱藝術,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間。表演形式為雙人說唱,器具為筒子、串板、架子鼓、長板等,類似于現代評書,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藝術價值。
《趙縣五道古火會》屬民俗類項目,是該縣楊家莊村特有的一種民間信仰,流傳年代久遠,所供奉神像保存完好,個個神采熠熠,栩栩如生,古火會還延續了每年正月十五放焰火保平安的習俗;傳統體育、游藝與競技項目《何莊武獅》興起于明末清初,將武術與舞獅絕妙融合在一起,在當地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