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圖高清版是能精準的查詢到湖北宜昌所有的地區.地標.景點還有政機關的網絡電子地圖,地圖精確在0.1m之間,能清晰的看見街道.門店等等,是你旅行,出差查詢位置的不二選擇,覺得有需要的朋友們快來極光下載站了解一下吧!
宜昌,湖北省地級市。位于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改稱“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宜昌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是三峽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宜昌現轄5區3市5縣和1個國家級高新區,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413.79萬人,戶籍人口為390.94萬人。
區劃詳情
2016年,宜昌市轄13個縣市區,即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枝江市.當陽市.夷陵區.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共設20個鄉.67個鎮.23個街道。市政府駐地西陵區沿江大道102號。
位置境域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合部.鄂西武陵山脈和秦巴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地跨東經110°15'~112°04'.北緯29°56'~31°34'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74.0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80.6千米。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架林區和襄陽市。總面積212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宜昌市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在地質構造上處于新華夏系一級構造第三隆起帶南段與淮陽山字型構造體系的復合部位。在前震旦紀,區內巖漿活動強烈,形成多種巖漿巖,從酸性到超基性,從侵入體到噴出巖都有存在,并形成一系列變質巖系。自震旦紀到三疊紀,又長期受海水入侵,形成以淺海相沉積為主的各時代地層,其發育非常完備,總厚度可達3000米以上,其中震旦—寒武紀是中國南方標準地層之一。三疊紀末,經燕山運動,境內形成內陸盆地,又發育侏羅紀.白堊紀及第三紀陸相沉積。區內各時代地層依次出露,加之構造活動強烈,決定宜昌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的特征。
氣候
宜昌位于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有四季分明,水熱同季,寒旱同季的氣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氣溫16.9攝氏度,極端最高溫度41.4攝氏度(7月),極端最低溫度零下9.8攝氏度(元月)。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動積溫5200攝氏度以上,持續天數達250天。無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輻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538~1883小時,日照率40%。
水文
宜昌市河流均屬長江流域的長江上游干流水系.長江中游干流水系.清江水系.洞庭湖區的四口水系及澧水水系等五大水系。以長江干流為主脈,河流多.密度大.水量豐富。據全國水利普查調查,宜昌市集水面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135條,在境內的集水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91.5%,河網密度0.24千米/平方千米。河流集水面積大于1000平方千米,長度大于100千米以上河流主要有長江.清江.沮漳河.黃柏河.漁洋河等。
水資源
宜昌市水資源總量166.29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1.3%,比常年偏多20.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65.39億立方米,折合徑流深775.1毫米,比上年增長61.7%,比常年偏多20.4%;地下水資源量46.84億立方米,地表與地下水資源重復計算量45.95億立方米。全市入境水量4377.1億立方米,比上年偏多8.6%,比常年偏少4.3%;全市出境水量4535億立方米,比上年偏多9.9%,比常年偏少3.5%。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026立方米,居全省第四位;畝均水資源占有量4093立方米,居全省第六位。
礦產資源
宜昌市共發現礦產地1000多處,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地230處。發現礦種88種,占中國已發現礦種的51.2%.全省的62%。已探明工業儲量的礦產48種,有13種礦產列全省第一。發現礦床397處,其中大型礦床17個,中型礦床58個,小型及以下礦床322個。宜昌市磷礦列全國八大磷礦區第一位,是省內富磷礦石主要產區,累計查明磷儲量42.4億噸,保有儲量39.3億噸。全市磷礦年產量1300萬噸左右。石墨礦是中南地區唯一的鱗片石墨大礦,在全國五大鱗片石墨礦中品位居第一位,儲量居第三位。玻璃用砂巖礦為全國四大優質硅砂礦之一。水泥用灰巖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以宜昌市石材為原料生產的三峽紅.西陵紅.三峽浪等飾面石材是全國知名的品牌。礦產資源分布面廣,優勢礦種產地相對集中,區域特色明顯。全市各縣市均有礦產分布,但地域差異明顯。主要礦產相對集中,形成12個礦產集中區。全市有礦山506家,其中煤礦140家,磷礦49家,石墨.錳.金.銅.鉛鋅.采石場等317家,年產固體礦石3100萬噸,從業人員3萬余人,實現礦業總產值43億元,礦產采選業及深加工產值約800億元。全市年檢探礦權66個,其中磷礦33個,煤礦7個,黑金屬礦產6個,有色金屬礦產6個,貴金屬礦11個,非金屬礦3個。
生物資源
宜昌市森林資源豐富,生物種類呈多樣性。全市林業用地面積2203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70%,森林覆蓋率(不含灌木林)達到55.3%,活立木蓄積量3986萬立方米。全市有森林公園11個(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后河國家森林公園.大老嶺自然保護區等),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3個.市級2個,面積75萬畝。全市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后河國家森林公園).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大老嶺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小區34個.市級自然保護小區3個,市級濕地自然保護區13個,保護面積273萬畝,占全市森林面積的16%。
人口
截至2019年年末,宜昌市常住人口為413.79萬人,戶籍人口為390.9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93萬人,出生率為7.49‰,較上年下降0.64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71萬人,死亡率為6.93‰;自然增長率為0.56‰。
第一產業
2017年,宜昌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31.43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全年糧食產量154.30萬噸,比上年增產0.9%。油料產量54.56萬噸,比上年增產2.4%。茶葉產量7.47萬噸,比上年增產6.6%。園林水果產量277.79萬噸,比上年減產16%;其中柑橘產量271.66萬噸,比上年減產15.9%。蔬菜產量447.71萬噸,比上年減產0.2%。水產品產量16.73萬噸,比上年減產2.5%。生豬出欄591.69萬頭,比上年增產1.3%;牛出欄9.08萬頭,比上年增產3.6%;羊出欄158.25萬頭,比上年增產1.7%;家禽出籠2885.72萬只,比上年減產5.7%。
第二產業
2017年,宜昌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年下降0.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比上年增長20.9%,集體企業比上年增長12.2%,股份制企業比上年下降0.1%,外商及港澳臺商企業比上年增長9.6%,其他經濟類型企業比上年下降0.6%。分輕重工業看,全市輕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年下降0.2%,重工業增加值增速與上年持平,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共有規模工業企業1479家,年內新增規模工業企業57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下降7.5%;利稅比上年下降3.4%;利潤總額比上年下降0.3%。
第三產業
2017年,宜昌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97.85億元,比上年下降19.0%。全市房屋施工面積1843.64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433.5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60.4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2%;其中商品住宅197.9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8%。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381.02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350.6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218.60億元;其中商品住宅196.58億元。
科學技術
2017年,宜昌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06.41億元,比上年增長4.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0.5%。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82家,比上年新增52家。國家.省.市級工程技術中心146家;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57家。重點科技成果登記200項。全市專利受理量為11349件;專利授權量為4271件,其中發明專利666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宜昌市共有幼兒園429所,在園兒童8.5萬人;普通小學254所,在校學生16.61萬人,畢業生2.6萬人,專任教師1.1萬人;普通中學174所,在校學生12.59萬人,畢業生4.4萬人,專任教師1.24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5所,在校學生2.66萬人,畢業生0.77萬人,專任教師1741人;普通高校5所,在校學生5.72萬人,畢業生1.6萬人,專任教師3539人。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