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地圖全圖高清版是清河以及周邊縣區的綜合性地圖,這里詳細的將每個縣區的位置,以及道路進行了標記。通過不同的地域劃分來掌握村鎮位置,便于用戶通過地圖來查看目的地。
清河縣,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位于邢臺市東部,北接南宮市,南瀕臨西縣,西接威縣,東臨山東省夏津縣。總面積502平方公里。
清河縣地處環渤海經濟區中心地帶,北京、天津、濟南、石家莊、鄭州、太原等大城市拱衛輻射內外,區位戰略潛力巨大。清河交通便利,距石家莊正定機場、濟南機場只有150公里路程,距天津港、青島港、黃驊港均在350公里以內;京九鐵路在清河設有二級站;青銀高速公路、308國道和肅臨線、邢清線縱橫穿境,邢臨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在清河縣周邊擦邊而過。
地貌
清河縣系古黃河、海河等水系泛濫沖積而成,屬沖積平原,地面開闊,地勢較為平坦,西部和北部略高,地面坡降為一萬分之一至二萬分之一。海拔高程為28—31米。地貌分類為:沙丘平地、沙崗地,黃河古道和淺平洼地,小二坡地形,河旁洼地。
氣候
清河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氣爽,冬季寒冷少雪。清河縣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23.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7。日照時數以5—6月較多,五月份最多為281.3小時,冬季較少,1月份最少為165.3小時。日照百分率5月份最多為65、7月份最少為47。
水文
清河縣為遠山河流沖積,湖積平原,屬第四系松散沉積物,總厚度為500-600米,沉積環境多變,沉積物受古河道多次擺動影響,水文水質較為復雜,地下水的分布與古河道有密切的關系,地下水總體由西南向東北。地層是沖積而成,地質多為粉砂粘性土壤,粘土、砂層在垂直方向上互相重迭分布、地下水蘊藏在裂陷和沙層中,屬孔隙水。
清河張氏
清河縣是天下張姓的發源地,張姓是中國三大姓之一,占總數的11.8%,在全球人數逾一億。張氏宗族其得姓地就在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元和姓纂》中記載,“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張星,因姓張氏”,有“天下張姓出清河”一說。清河郡是張氏祖居之地,歷來人多勢眾。從十六國北朝直至隋唐,以清河張氏最為顯赫。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東漢以后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清河崔氏后長仕北朝,北魏時一度與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并稱為“四大族”。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當時天下有“言貴姓者莫如崔盧李鄭王”的俗諺,崔姓被當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認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
宰相之鄉
從東漢到五代的九百年間,清河至少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如北朝時的崔逞、崔宏、唐代的孫處約、張文瓘、傅游藝、張錫、崔圓、崔群、崔神基、崔龜從、崔慎由、崔彥昭,后梁的張歸霸等。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