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地圖高清全圖是最標準的地貌分布圖,這里將所有的城區和鄉鎮位置進行了標記,按照地圖標識和距離劃分,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具體地貌。不管是研究地理還是查找位置方向,此圖都能提供幫助。
漢中市,陜西省地級市,簡稱“漢”,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位于陜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為漢中平原。總面積2.72萬平方公里。
漢中自古就被贊譽為“魚米之鄉”,也是有名的“天府之國”。漢中有四寶:朱鹮、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牛。漢中被稱為熊貓故里;生存有世界瀕危鳥類、“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稱為“朱鹮之鄉”。
地貌
漢中市境北部秦嶺勢如屏障,最高峰在洋縣昏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其它較高的山峰有佛坪縣光頭山2838米、洋縣摩天嶺2603米、留壩紫柏山2610米、勉縣光頭山2606米,一般山體海拔為1000~2000米。南部米倉山(又稱巴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鎮巴縣箭桿山,海拔2534米,較高山峰還有南鄭縣鐵船山2468米、紅山2367米、光頭山2389米,一般山體海拔在1000~1500米。
氣候
漢中屬于北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脈兩大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潮濕氣流不易北上,氣候溫和濕潤、干濕有度。
水文
漢中市的河流均屬長江流域,在水系組成上,主要是東西橫貫的漢江水系和南北縱穿的嘉陵江水系。漢江,又名漢水,古稱沔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中市位于漢江上游。漢江干流自西向東流經寧強、勉縣、南鄭、漢臺、城固、洋縣、西鄉等縣(區)境,橫貫漢中盆地,是漢中水系網絡的骨架。漢中市境內漢江干流長277.8公里,占漢江全長1532公里的18.1%,流域面積19692平方公里,占漢江全流域17.43萬平方公里的11.3%,占漢中市總土地面積27246平方公里的72.3%。
陜南民歌
漢中秦嶺巴山地區,自古迄今有傳唱民歌、山歌之風,內容廣泛、豐富,形式多樣、活潑。或一人獨唱,或兩人對唱。有通山歌(又稱茅山歌、放牛歌、姐兒歌)、山歌、小調、勞動號子、儀式歌(迎親歌、哭嫁歌、拜壽歌、祝酒歌、拳歌、禮賓歌、孝歌、說春歌、勸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盤歌、兒歌等。一般情趣詼諧,幽默含蓄,曲調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細膩,多有南國之風。
鑼鼓草
山區農民集體換工在田間薅草時,為加快進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邊敲鑼鼓,邊唱督工歌,隨機隨情編唱,尤其多在進度慢或做活質量差者身后邊敲邊唱,以激勵干活加快進度,提高質量。該形式使生產場面熱鬧活躍,消除勞動者疲乏、勞累、寂寞之感。
社火
漢中市各縣流行。一般在春節時街鎮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樣,和陜西關中地區社火一脈相承,但也衍生出自己的特色。有懸臺芯子、高蹺、地社火等,以各種臉譜服裝扮演戲劇人物、場面,溶音樂、舞蹈、美術、雜技于一體。陜南懸臺芯子社火尤為著名,多層鋼架上迭次飾立戲劇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層者,驚險異常。還有舞獅、彩蓮船、竹馬、龍燈、板凳舞、貝殼舞等形式。
焰火
又稱“放花”。一般于春節或元宵節等喜慶節日放焰火。洋縣磨子橋焰火自清代以來為最著名者,曾奉調入京參加國慶焰火晚會。主要有竿子花、笸籃花、馬花、沖天炮、滿天星、流星趕月、鬧龍宮、火樹銀花、連珠炮等160多個品種,五光十色,絢麗多彩。
網友評論